哈利·波特维基 的方针与指引 |
---|
内容标准 |
编辑守则 中立观点 可供查证 列明来源 |
格式标准 |
正典 格式手册 命名常规 翻译守则 纪年约定 |
管理 |
删除守则及标准 封禁方针 页面保护方针 重建页面守则 图像使用守则 |
用户相处态度 |
用户页使用指引 礼仪及文明 不要诉诸法律威胁 不要人身攻击 |
用户违规行为 |
破坏 侵权 |
解决分歧 |
共识 投票 争议的解决 避免常见错误 |
哈利·波特维基通过构筑共识来运作,“共识”指各方意见充分互动之后的结果或社群取向,并非指“每一个人都同意”。
一个共识是人们依照诸如中立的观点等方针,并通过有礼貌地讨论和辩论来达成的。何谓“共识”是很难介定,几乎所有编辑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合理,“共识”一字亦常会成为滥作辩护的理由,但理想的编辑者应要有胸怀,承认对立观点中的合理性。
请记着哈利·波特维基的共识机制,不是偏执孤立观点、拒绝善意批评的护身符。当讨论仍争持不下,才适合凭借着投票寻求解决纠纷的方案,但投票不能代替讨论。
其实,哈利·波特维基的运作过程正好诠释什么是共识。在共识里混合着以下各种各样的人:大致上同意的人,反对但不反感的人,反对但并不太关心此事的人,强烈反对但承认并尊重社群意向者,大声疾呼而且毫不妥协的反对者,以及一些不守规矩的人。若你尝试达成共识,你就会知道你是否拥有它。请注意:以上各人观点、意向不同,但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无一声音被忽略。这是合作的基础。
共识的达成[]
严格意义上,“共识”意味着大家观点一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值得提倡的达成共识的方法是,提出一个观点或建议,在相关页面的讨论页或者更醒目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月,如果是很醒目的地方则放置时间可以缩短,比如在小区讨论中放置一星期就会引起足够多人的注意,在确保有足够多的编辑者了解这一观点后,如果没有人反对,则共识就达成了。
一个人的观点往往有限,故异议时常会出现。如果遇到不同意见,大家应耐心并详细的进行讨论,吸取各方意见中有用的部分补充或更改提议,求大同存小异,以求更佳解决。如果在讨论期限内,各种反对观点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反对者不再反对修正后的提议,则共识也达成了。
上面的流程中如果未能达至协议,共识则还可以借投票建立。但单纯投票可能会使一些维基用户觉得声音被淹没,所以仅仅在充份讨论后才可以进行。这时可藉助“绝对多数”作共识的指标;此通常意味着获得三分之二(2/3)的多数。在其他一些影响较远的投票当中,“共识”的指标为70%的多数。投票一般原则是影响越大的决议(管理员任命,方针的通过等)需要的支持比例越高。
适用范围[]
“共识”一词可能被滥用。在争议中,人们可能使用“共识”来表示从“真正的共识”到“我的个人意见”之间的任一中间状态。例如,在一次反复回退的编辑战中,争论的双方都宣称他们的版本达到了共识。根据本页面原则确立的共识一般比自己声称的共识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少可能在今后被质疑甚至被否定(参见“共识的达成”一节)。
共识只对理性的编辑者起作用,这些编辑者通过善意的努力来使一个主题下的不同观点得到准确而恰当的描述。判断一个观点的合理性一般是困难的,几乎所有编辑者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合理,但理性的编辑者能够承认对立观点也存在合理性,后者比前者更难得。不过,哈利·波特维基的共识机制不为顽固坚持孤立观点并且拒绝善意的考虑其他意见的行为提供舞台(当然这样做也不是一定错误)。至于善意,若你卷入不中立的编辑,强调自己的编辑多么中立并不会掩饰你行动偏向的本质。
共识不可以动摇“中立的观点”等基础政策的地位,这些政策是哈利·波特维基运作的基础,是不容质疑的。
参见[]
- 共识决策法
- 哈利·波特维基:方针与指引
- 哈利·波特维基:投票